张良与陈平谁强谁弱?两人的历史地位为什么相差那么大?
换句现在很流行的话说,就是张良玩儿的是阳谋,而陈平玩儿的是阴谋。张良出主意,对手即便知道了也无可奈何,明知是坑也得跳。而陈平则更多的是解读人性,利用人性的弱点打击对手,玩儿的是阴谋。
而对于中国人来讲,阴谋诡计是让人鄙视的,人们更喜欢张良式的君子计谋。这也就是陈平历史地位不如张良的原因之一。
出身对比
古人对于出身是非常看重的。张良出身于韩国贵族,祖上世代在韩国为相。秦灭六国后,韩国虽然不存在了,但张良的贵族身份仍在。而张良前半生也以恢复韩国为终极目标,因此在项羽分封后,他果断地选择了辅助韩王成。要不是项羽脑袋一热,杀了韩王成,可能张良也不一定会死心塌地跟着刘邦。
陈平的出身就比张良低太多了。他年少的时候,家里非常穷,长大后连娶媳妇都成问题,不过由于他很喜欢读书,资质好,后来才一步一步的爬了上来。先是辅助魏王咎,后来又到了项羽那里,最后辗转到了刘邦帐下,终于被重用。
古人对于出身的看重,是我们现代人无法想象的,特别是隋唐科举制度以前,平民想要跻身统治圈,那简直比登天还难。
口碑对比
张良不仅谋略出众,其人品在史书中更是完美,几乎很难找到瑕疵。特别是在汉王朝建立之后,张良的表现堪称完人。刘邦要给张良三万食邑,而他只选择了个留地做为封地。后来干脆来个隐姓埋名,游历天下,避开核心政治圈。要不是被吕后所迫,请他保刘盈,恐怕张良再也不会踏入政治中心了。
而陈平呢,被人指责年轻的时候“盗嫂受金”,可以说极为不堪。同时,陈平在后来的处事中,也大多是以自身利益出发,就像是在吕后掌权时,他不但没有代表功臣集团保护刘氏族亲,反而支持吕后大封诸吕,这也是他被后人诟病的原因之一。虽然在史记中记载,他说过以后恢复刘姓江山的肯定有他,但在讲究忠孝的中国人看来,实在有些牵强。
帝师张良
陈平无法与张良比肩,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张良的另一重身份——帝师。我们都知道,张良早期属于愤青,刺杀过秦始皇。后来遇到个老头,传授他《太公兵法》,他这才开始一飞冲天。
不管这事是否属实,至少可以得到一点信息,张良知兵。不过张良懂的兵法在我个人看来,仅仅停留于纸上,真要领兵打仗,还是差点火候。在他辅助韩王成的时候,领着军队打了一仗又一仗,但是结果呢,城池没怎么增加,兵力也没怎么增加。由此可见,张良实在算不上优秀的统帅。
虽然没有亲自带兵打仗的能力,但并不代表他不懂兵法,否则他也进不了武庙。自己虽然能力有限,但他教出来的徒弟可是非常了得的,这个徒弟就是刘邦。
我们都知道,刘邦是草根出身,从来没有正儿八经学过打仗,后来却越打越厉害,这里面就有张良的功劳。张良将自己得到的太公兵法经常讲给刘邦听,而刘邦也是非常有天赋,很快就掌握了兵法的精髓。
有人说刘邦的军事水平不咋地,其实不然。我们去查询一下刘邦亲自领兵的战绩就会发现,刘邦是一个非常会打仗的人,之所以会觉得他不咋地,是因为项羽与韩信这两位兵家天才太过耀眼,同时期的其他人注定只能成为陪衬。
张良之于刘邦,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而张良对于刘邦从来都不会表现得过于亲近,这就让后世人更加的佩服。而陈平则是刘邦的下属,臣子,虽然同样谋略超群,但面对刘邦始终无法保持张良那般超然的态度,自然也就无法引起后人对他刮目相看了。
结语
若单论谋略,张良与陈平均属于历史顶尖级高手一列,旗鼓相当,但其他方面陈平却无法与张良相比,因此,其历史地位远不如张良,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于六安之六 “ 六安”为什么要读成“陆安(lu a|Java整型变量和整型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