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历博微课堂之“文物里的小故事”(十一)
西周 旟鼎铭文拓片(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铭文内容
器腹内壁有铭文四行二十八字:“隹(惟)八月初吉,王姜易(锡)㫎(旟)田三于待,师櫨䣶兄(貺),用对王休,子子孫□(其)永宝。”
铭文释义
这篇铭文的大意为,某年八月初吉,王姜将原赐给师栌的三田收回,又将三田土地连同待收的庄稼,转赐给 旟, 旟作此鼎纪念。 旟又称史旟,是溓公的部下,曾经奉王命征伐过东夷。
重要意义
铭文反映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土地所有制形态。王是土地的最高所有者,可以将土地和耕种土地的人任意赐给他的下属,也有权将土地收回,其臣属对君王所赐的土地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
鼎是什么?
鼎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中出现的一种独特的器物,无论是其实用功 能、象征意义还是对于后世文化符号功能上都产生过重要意义,并且一度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一种象征”。
许慎《说文解字》中解释鼎为“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段玉裁注曰:“三足两耳,谓器形,非谓字形也。”从器形上讲,“三足两耳”未 必能一概而论,而其对鼎“和五味之宝器”的功能界定则是极为恰当的。“和五味”体现了鼎的炊具与餐具的本质,“宝器”则直接指明了其重要 的礼器功能。
关于鼎的产生有几种说法,其中较为多数学者所认同的是“产生于带支脚炊器”。从考古发现看,陶支脚从黄河流域的磁山文化到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等的早期都有广泛的分布,并和圜底釜配合使用。其后这些地区逐渐出现了陶鼎并逐渐地代替了支脚和釜并用的局面。
新石器时代 乳钉纹红陶鼎 (河南博物院藏)
列鼎制度萌芽于西周初期,发展于西周至春秋时期,是“明尊卑、别上下”的标志,而且鼎在使用时还有严格规定,来代表主人的身份和等级。《周礼》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如果僭越,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这就是列鼎制度。
《周礼·秋官·掌客》记诸侯五等皆用“鼎、簋 十有二”。郑玄注:“簋十二者,堂上八,西夹、东夹各二。合言鼎、簋者,牲与黍稷,俱食之主也。”先秦时代,鼎与簋是相配使用的。这两种礼器,一用以盛置牲肉,一用以盛置黍稷,这些均为食之主,那么二者也自然作为标志贵族等级的主要礼器。在先秦礼制中,鼎与簋相配使用的制度是比较明确的,因而列鼎制度也常被叫做鼎簋制度。
用鼎制度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西周 散伯车父鼎 和散伯车父簋(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鼎的分类
商代的圆鼎,主要是立耳锥足鼎
圆鼎/立耳锥足鼎 云纹鼎 上海博物馆藏
还有一种有“裆”的鬲式鼎,腹部呈扁圆形。
鬲式鼎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还有方鼎,四条柱形足,立耳,有时候柱足上有扉棱。
方鼎 后母戊方鼎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方鼎在西周早期偏晚就消失了,圆鼎从立耳锥足鼎发展为立耳柱足鼎,之后又出现了立耳蹄足鼎。
立耳柱足鼎 旟鼎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立耳蹄足鼎 兽面三蹄足兽首扉棱立耳蟠螭纹鼎 长治市博物馆藏
到了春秋以后,秦国继续沿用立耳蹄足鼎,楚国有特殊的立耳蹄足鼎——升鼎,这种鼎造型特殊美观,以王子午鼎为代表,同时,鼎出现多功能的变化趋势,比如带流鼎。
王子午鼎 河南博物院藏
带流鼎(图片来源于网络)
鼎有什么象征意义呢?
【释义】形容说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释义】比喻三方面的势力对峙。
【释义】形容权贵的豪奢排场。
【释义】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掌握了冶铜技术,青铜鼎也就随之出现了。关于最早铸造铜鼎的传说是《史记》所载的黄帝铸鼎。《史记·封禅书》中记:“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黄帝做宝鼎三,像天、地、人。”有学者认为这是借铸鼎来象征黄帝时期部落统合的过程。铸鼎塬一带仰韶时期聚落呈现以大型聚落为中心分布的格局,似乎也印证了黄帝时期部落大联合的历史。更为著名是禹铸九鼎的传说,《说文解字》中释鼎之义时就有载:“昔禹收九牧之金,铸鼎荆山之下,入山林川泽,螭魅蝄蜽莫能逢之,以 协承天休。”传说其时禹分天下为九州,九鼎各代表一州,以象征九州政权。后世的历朝历代,开国称“定鼎”、国灭称“鼎迁”的说法均源于此。当然,目前并没有考古发掘资料能对以上的传说进行证实。但这却说明了早在上古乃至传说时代,鼎已经在其实用功能之外有着更为重要的指代国家政权的象征意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到了现代,鼎被赋予新的意义,现在代表的是威严、庄重和力量。在联合国成立50周年之际,中国政府就向联合国赠送了一个世纪宝鼎,中央政府还曾经向西藏自治区赠送了一个民族团结鼎。
世纪宝鼎(图片来源于网络)
民族团结鼎(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整个中华文明中,鼎之文化源远流长,其作为礼乐制度中的重要礼器而衍生出的列鼎制度使其最终成为中华民族中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重要文化符号,积淀在民族文化之中。对鼎和用鼎制度的研究同时也是对中华文化进行更深入地剖析和理解的重要途径。
END
参考文献:
《西周青铜器铭文中所见封建制的萌芽》——王瑞英
《论鼎功能的历史演变》——王毅力
文稿编辑:薛思源 高静怡
图片拍摄:郑华
审核: 蔡淋 梁甜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一)——从“头”说起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二)——脂泽粉黛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三)——大唐遗宝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四)——粟特风情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五)——云想衣裳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六)——熠熠铜镜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七)——长安娱乐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八)——玉盘珍馐
彩陶|跟着祖先学制陶,教你称霸陶艺室
彩陶|人面鱼纹盆 子非鱼,却知鱼之乐
玉杂 | 小棍棍的数学大智慧“问君能有几多筹”
金银|唐朝银饼饼的自述,请叫我富贵儿~
青铜 |来自西周的关爱提示:勤洗手 少生病
玉杂|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水晶多曲长杯
杂器| 理科钢铁直男的爆款数学课,速来围观
壁画|您的好友唐墓壁画邀请您:像爱护文物一样爱护动物
金银|穿越千年的绝美头饰
玉杂|隋唐玻璃器:愿你通透 纯净 无瑕
金银|从秦公一号大墓金器一组浅谈秦国金器
青铜 | 龙的自述
青铜|函皇父鼎:我就是我 是颜色不一样的青铜器
青铜器|带你走近秦国的“大橙武”——青铜剑
( 版权所有 转载注明)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100级大橙武升级流程|excel大于等于符号怎么打出来